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已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九日
南宁国家高技术产业地
生物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08—2020)
目 录
一、 机遇与条件……………………………………………4
(一) 国家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4
(二) 广西发展生物能源的独特优势……………………6
(三) 广西重视发展生物能源产业………………………8
(四) 南宁初具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基础……………… 10
(五) 东盟战略与区域合作优势……………………… 14
二、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功能定位与规划范围…… 16
(一) 指导思想………………………………………… 16
(二) 规划与建设实施原则…………………………… 17
(三) 功能定位………………………………………… 19
(四) 规划范围………………………………………… 20
三、 规划任务与目标…………………………………… 21
(一) 规划总体目标的任务…………………………… 21
(二) 近中期规划任务与目标………………………… 23
(三) 远期规划任务及目标…………………………… 24
四、 重点建设内容……………………………………… 26
(一) 液体生物质燃料…………………………………26
(二) 气体生物质燃料…………………………………28
(三) 固体生物质燃料…………………………………30
(四) 生物质发电………………………………………31
(五) 原料和延伸产品…………………………………32
五、 产业布局……………………………………………34
(一) 产业布局原则……………………………………34
(二) 总体区域布局……………………………………35
(三) 核心区……………………………………………36
(四) 扩展区……………………………………………38
(五) 辐射带动区………………………………………38
六、规划重点项目………………………………………40
(一)研究与开发平台建设……………………………40
(二)生物质能源作物育种与栽培……………………41
(三)生物质液体燃料…………………………………42
(四)生物质固体、气体燃料生产与发电项目………43
(五)东盟生物质能源合作项目………………………46
(六)生物质能源延伸产业……………………………46
七、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47
(一) 保障措施…………………………………………47
(二) 实施步骤…………………………………………59
一、机遇与条件
广西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优势非常突出,一是南方非粮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有适合于生物固定太阳能的气候条件,有甘蔗、木薯、麻风树等优质能源作物或植物,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的“非粮”生物质原料,符合国家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方针要求;二是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作为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面向东盟和泛北部湾,原料供应充足、能源需求市场巨大,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三是广西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多种政策支持生物产业发展;四是广西发展生物质能源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在国际生物质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我国生物质能源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形势下,通过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使之成为广西国民经济的新主导和支柱产业,进而发展成为面向泛北部湾地区和东盟地区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基地、技术研发合作中心、市场交易和信息交流中心。
(一)国家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生物质能源是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加工转化而获得的能源,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煤、生物燃气等。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生物质能是蕴藏在生物质之中,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生物机体组织内部的能量。生物质能源具有总量巨大、可再生、无污染、CO2零净排放和与“三农”关系紧密等突出特点,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等多种形态的燃料来替代石化能源,是唯一一种可循环再生的碳源,也是公认的中近期内最具备条件的替代燃油,用作运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发展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为夕阳西下的石油产业找到替代能源和材料,还能够为减排温室气体、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我国以两院院士石元春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有力推动了生物质能源战略制定与实施。2004年,农林生物质工程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并作为重点项目立项。2005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等多部门支持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项目陆续启动。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开展了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相关规划。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本着“不争粮、不争地、不争糖、不争(食)油”的原则,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大力发展不影响我国食粮安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产业。
2007年出台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生物质能位列第二,是仅次于水电的可再生能源。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二)广西发展生物能源的独特优势
世界能源供应形势日趋紧张,欧盟当前进口能源依存度高达50%,美国进口能源依存度接近60%,中国则已超过48%。因此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替代能源,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主要产品近几年产量呈指数增长。自2002年开始,我国能源形势进入紧张状态。2004年国内一次能源产量和原油进口量均创造了超过14%的历史最高增幅,同时却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煤、电、油全面紧张状况,甚至煤炭也成为净进口。加上我国能源开采和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对环境造成巨大损害,迫切需要绿色能源和能源绿色化。
广西本身是一个严重缺能地区,与之相邻的省份,除贵州之外也全部是缺能地区,各省能源供应形势都相当严峻;也都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扩大能耗的问题;其中广东则面临着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保障能源供应和改善环境的更大压力。在全国能源需求紧张的形势下,广西如能成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则可能成为未来的区域性能源供应中心。
广西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广西是我国农业资源最丰富的亚热带省区,多数地区年均温度超过20℃,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合大规模种植多种能源作物,生物质能源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我国当前最主要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用于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的木薯和甜高粱,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的麻风树等,在该地区都能够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化规模生产。尤其是木薯生产多年稳居全国第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的60%以上。而另一种现在主要作为食糖原料,今后有可能糖能联产的甘蔗,年产量已连续16年稳居全国第一,产糖量约占全国的60%。其他像油棕、石栗、油沙豆等作物,小叶桉、竹、速生杨等能源林木分布广泛。
广西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是我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在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一南一北”两个优先建设的基地指导思想中,广西作为南方生物质能源产业重点区域受到专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广西也趁势加快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其他省区相比,广西在生物质能的开发上更具有起步早、行动快的优势:广西与中国工程院2006年初签订生物质能开发合作协议,在我国南方第一个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2008年起,E—10汽油在全自治区封闭运行。
由于南宁市自身的定位把“绿城”作为城市形象和中长期建设目标,因而对于生态环境建设非常重视。据调查,南宁市畜禽粪便已形成比较严重的污染源,而畜禽粪便也是易于开发的生物质资源。木薯淀粉、酒精行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液成为严重的水污染源,但却含有大量未被利用的生物质能;农村地区的木薯秆、作物秸秆等也多处于废弃状态。此外,还有相当面积的边际性土地可开发种植能源作物。可见,开发生物质能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是保障南宁市能源安全的重要和必然选择,也是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关键工程。“绿城”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既需要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切实的动作,收到显著的成效,也需要在关键生产和技术领域有代表性的支撑项目。以城市公交能源清洁化为例,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已开始用天然气替代汽油和柴油。然而,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紧缺,在南宁推行天然气公交以及在农村大范围内应用天然气均不具备现实可行性,但如果能够另辟蹊径,例如应用产业化沼气以及生物柴油等,则也能达到推行洁净燃料公交的目标。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清洁环保、可再生、易于本地化、有助于农村发展等优势,在当前能源局势紧张、社会主义农村新建设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无疑是支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上好选择。
(三)广西重视发展生物能源产业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工程院签订合作协议之后,中国工程院已开始为广西发展生物质能源提供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支持;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著名高校已针对广西生物质能源发展,从生物质原料、加工转化到产品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
2007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了部—区工作会商制度,其中,共同推动北部湾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建设是三个方面的议题之一。内容包括围绕木薯、甘蔗等北部湾优势作物资源,重点开展木薯、甘蔗优良品种选育;组织燃料乙醇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生物质能源动力系统和生物质新材料研发;加快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为了更快地推进广西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2005年成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质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时任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的郭声琨任组长,吴恒副主席、杨道喜副主席、穆虹副主席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围绕生物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税收、人才引进、项目发展等方面支持和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十五”期间,自治区发改委、经委、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厅等部门用于生物资源创新领域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引导资金超过10亿元,带动数百亿元社会资金投入生物产业。目前,自治区已把发展生物质能源等生物产业作为重要战略产业列入“十一五”广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并加强其推进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为此自治区还成立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相关政府部门参加的广西生物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编制并颁布实施了《广西生态规划纲要》《广西生物质(能源)产业规划》、《广西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广西农业种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广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广西生态林业建设规划》、《广西林纸一体化发展纲要》与《广西林业发展“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
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市人民政府为支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为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未来数年中,广西将运用各种激励政策措施,支持和促进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南宁初具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基础
在丰富的生物质原料支撑下,广西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积累。尤其在国家确定生物质能源开发战略以后,广西迅速构建起以木薯和甘蔗种植栽培、淀粉和乙醇生产以及深加工为主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包括众多木薯、甘蔗加工生产企业、设备制造厂、研究设计院和高等院校。自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个非粮型生物质燃料生产和使用试点省区以来,全区自2008年4月1日起,逐步实现了E—10燃料乙醇的封闭运行。自此,广西区非粮型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全区坚定不移的重点工作之一,当前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全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顺理成章地成为全国最大非粮型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南宁市能源作物资源丰富。全市常年甘蔗种植面积接近200万亩,甘蔗产量约800万吨,年产糖约100万吨,仅使用废糖蜜生产燃料乙醇,年产量就可达到10万吨;木薯种植面积常年约200万亩,年产鲜薯在300万吨上下,可支持约40万吨燃料乙醇的年产量。
南宁市具有良好的产业集聚发展的园区。全市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即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个省级开发区,即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仙葫经济开发区、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广西明阳工业开发区,以及一批县级工业集中区或开发区。生物产业是多数园区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些开发区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都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建立了较好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平台,为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目前,全区已有生物质能源类(粮、淀粉、酒精等)企业300多家,年产值约500亿元。南宁市生物质能源类年产值110亿元,是全区生物质能源类产业最集中的一个区域,现有生物质能源类企业80多家。其中,燃料乙醇产能超过30万吨,年产1万吨乙醇的企业12家,主要包括南糖集团、广西明阳生化、广西杨森、广西皎龙、广西佳华、广西海盈、广西银泉化工、广西永凯糖业等。
南宁市生物柴油产业在积极发展中。市发改委2007年备案的50万亩麻疯树种植基地项目已经启动。利用本地植物石栗开发生物柴油项目和利用农业废弃物裂解生产生生物燃气项目都在积极探索中。
沼气产业蓬勃发展。南宁市农村沼气建设成果卓著,沼气入户率超过40%,位居全国第一,全市的沼气池每年为农村提供清洁可再生燃气1.68亿方,约合标煤12万吨,每年节约薪柴84万吨。利用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为农户集中供气的大型沼气工程试点已经在武鸣县取得成功。利用高浓度有机废水制造产业化沼气试点项目也已经取得成功。利用城市垃圾填埋气发电的项目也在筹备启动。
全市有农作物秸秆常年资源量约300万吨,主要是木薯秆、桑枝、甘蔗叶梢、桉树枝叶等,还有丰富的畜禽粪尿、林木下脚料、薪柴林、有机垃圾等生物质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生物质气化产品生产、固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前景广阔,大部分在中试、试验示范和推广中。
广西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科研院所及高校,同时拥有数个在全国较有影响力的热带亚热带生物技术及农林业科研机构与试验基地。首府南宁拥有全广西70%以上的科研院所和60%以上的高校,目前约有各级科研机构380家,国家级技术中心7家,自治区级技术中心93家,国家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5家、企业孵化器7家,以及各类企业技术开发机构100多个,科技中介机构300多家,全市拥有各类大专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约18.74万人。“十五”以来,广西共建立了两批共21个人才小高地,其中有10个在南宁,这10个人才小高地中有7个是与生物产业有关(即广西亚热带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广西作物学科人才小高地、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广西中药材良种繁育人才小高地、广西疾病与控制人才小高地、广西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研发人才小高地等)。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技术相关企业上百家,并拥有2个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和1个市级技术中心,是全区生物技术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一批企业相继承担了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与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课题,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400多个,10多个企业的产品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另外,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大学、广西节能技术研究设计院、广西工业设计院、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甘蔗研究所等自治区科研机构分别与中国科学院生物所、能源所、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学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科学研究所、武汉植物研究所、华南植物所等国内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研究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将增强与提升广西生物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广西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五)东盟战略与区域合作优势
广西乃至中国农业之所以能够“闯”入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广西已成为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最重要平台。目前东盟十国总人口约5.3亿,人均占有耕地、森林、草地和淡水资源均高于中国。东盟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生物资源的开发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相当丰富,而中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资源的严重约束。到东盟投资,利用东盟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既可以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又可以解决中国加工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地缘区位优势,围绕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推进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与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区,加强与推进同周边国家(地区)在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其技术方面的合作,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通过开展国际经贸与投资合作,广西从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获得燃料乙醇产业所需三分之一以上的木薯原料。根据海关统计,2006年度广西口岸进口木薯产品(主要是木薯干片和木薯淀粉,下同)73.2万吨,货值1.21亿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41倍和1.42倍。2007年1月广西进口木薯产品8.8万吨,货值1487万美元,比2006年1月分别增长35.4%和34.9%,此外,还有不低于通过海关的边境贸易,每年估计在100万吨左右。目前广西及南宁有多家企业已经在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尼、柬埔寨等国家建立木薯甘蔗原料生产基地、育种试验基地和生物质能源生产基地,并有多家科研机构与越南、泰国等进行中越中泰中草药与水果示范种植,中越菠萝示范种植等,充分显示了广西与东盟国家在生物资源开发及发展生物产业方面很强的互补性和巨大合作空间。
南宁已经有一批企业与东盟国家签订了在国外建设木薯原料基地协议。2007年5月,广西农垦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菲律宾与菲东方石油公司和西岭农科有限公司签订了木薯燃料乙醇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3.5亿美元;在印尼,与印尼印迪拉公司签订木薯原料基地种植技术服务项目,共同投资一期种植1万公顷木薯和建设配套加工厂一座,后期生产木薯燃料乙醇,以满足燃料乙醇的市场需求;在越南,农垦明阳生化、剑麻集团、钦州公司都与越南有关公司签订了投资和贸易协议;与缅甸合作建设1万公顷优质剑麻基地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已运送112万株剑麻种苗,完成种植4000亩;此外,广西农垦正在筹划在印尼建设一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该项目计划在印尼建设年生产30万吨脱水乙醇、30万吨变性淀粉,总投资50亿元。2007年11月在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广西农垦又与来自新加坡的傅长春储运有限公司、印尼赤道生物质能源公司、菲律宾东方再生能源公司等分别签约。项目涉及工业区开发、生物化工、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等。
南宁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在产业发展长远考虑上,核心区尚未形成,布局尚不明确,产业集聚度不够;产业链还需延伸,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循环经济建设仍需加强等。亟需抓住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的契机,开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南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方针和大局。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功能定位与规划范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市,加强“一轴两翼”、“两廊一圈”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以及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等多重机遇,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将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广西沿海应建设成为中国沿海的经济发展高地和新一极的指示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南宁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作用和广西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围绕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大需求,努力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产业聚集度大、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示范带动效应好的非粮型生物质能源产业体系,使南宁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成为“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最重要的产业体系及最显著特点,成为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的龙头。
(二)规划与建设实施原则
1.规划原则
循环经济原则。坚持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Recycle)的“3R”原则,充分和高效利用生物资源及产品的伴生物,合理延伸产业链条,围绕主产业建设相关产业体系,实现增值和零排放。
差异化发展原则。根据区域核心竞争力布局产业,显示地区差异,强化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特色。
产业集聚原则。充分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作用,扩大产业总量;扶植主产业的延伸产业和配套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区域间既有差异又能互补。
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资源开发和利用上“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原则,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2.建设实施原则
国家发展战略与地区发展战略相结合原则。树立大局意识,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服务全区全国,面向北部湾、东盟,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泛北部湾一个最具聚集力、特色突出和竞争力强的重要生物能源产业基地,成为国家加强与东盟合作与开放交流的重要平台。
市场导向与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运用高新技术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与深度开发;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作用,深化基地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固、液、气态生物质能源并举,工业用能与农村用能兼顾的原则。既重视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热门运输用生物质能源,也重视生物煤、生物裂解气和沼气等工、农业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既重视城市大规模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也要兼顾农村生活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要有专门政策支持农村集中供气工程、农村生物煤产业发展。
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与统筹平衡土地利用原则。坚持以利用边际性土地为主开发建设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原料基地,做到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油、糖),确保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循环经济的典范。
专业布局与区域布局相结合原则。整合、集成现有各类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促进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结合南宁城市建设规划和自治区产业规划,做好区域整体布局,发挥区域整体资源与产业发展优势,形成区域整体优势。
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原则。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中心环节,重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促进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工程化和系统化开发,以技术创新来加速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产业集群,提高基地的国际化水平。
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原则。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不能以破坏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要通过技术进步,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
引进人才与培育人才相结合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原始性创新人才、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人才、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体的生物能源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功能定位
国家最重要的非粮型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南宁及广西非粮生物资源优势和南宁作为泛北部湾核心城市、广西处在中国和东盟的战略前沿和结合部的区位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导向和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平台效应,聚集区域内国内外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形成特色突出,聚集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生物质能源产业体系,把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华南及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在不危及粮食安全情况下为壮大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加快广西和南宁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生物质能源产业及技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生物质能源产业是资源、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产业,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促进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通过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搭建的区域合作平台,可以沟通区域各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合作,实现产业资源互补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为促进区域各国生物质能源及其他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为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加强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做出贡献。
中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生物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广西既属于中国西部地区,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形成以广西特色资源为依托、以生物质能源为先导和重点的生物产业基地,不仅可促进广西产业经济的壮大发展,而且为中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特色生物资源、发展生物产业提供借鉴和示范,对加快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基地建设,可以促进中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缩小中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做出贡献。
(四)规划范围
根据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批准情况,时间范围为2008—2020年,分为近期(2008—2014)和远期(2015—2020)两个阶段。
地域范围为南宁市全境及其辐射区域。
三、规划任务与目标
(一)规划总体目标和任务
发挥广西和南宁市的生物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走依靠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有选择地发展具有替代性、主导特征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产业技术及产品,积极发展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培育若干“龙头型”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一批中小型生物质能源公司,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强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和服务,努力打造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联动能源农业、生物质能源炼制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及服务业、市场交易与信息交流等的产业链。经过将近十年时间的努力,把以燃料乙醇和沼气为重点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成为广西和南宁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把南宁建成我国第一个生物质能源示范市。把“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成为中国、泛北部湾地区和东盟地区重要的非粮生物质能源生产制造基地、技术研发合作平台、市场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
在建设进程上,总体上遵照国家“‘十一五’实现技术产业化,‘十二五’实现产业规模化,2015年以后大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生物燃料消费量将占到全部交通燃料的15%左右,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燃料产业”的部署,南宁作为试验性示范产业区,应适当提前。即到2010年实现技术产业化,2012年实现产业规模化,2015年完善产业链建设,此后进入产业优化和聚集阶段,2020年建成生物质能产业集聚区,实现生物质能源使用比例占总能源用量的30%以上,生物质能源产业成为生物产业的首要支柱产业。
(二)近中期规划任务及目标(2008—2014年)
从2008年基地正式开展建设到2014年这段时间,主要是为实现总体目标夯实基础的阶段。以现有成熟技术应用为主,以燃料乙醇、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生物工业燃气和生物燃油等产品为主,开展基础平台、示范工程建设和前沿探索,重点目标放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建设、重点生物质能产业示范工程建设和核心生物质原料基地建设上。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建设
科技平台方面。以生物能源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以现有科研院所为基础,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内外的生物质能源科研技术的合作与交流,有选择地初步建立有广西特色和优势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服务平台。
投融资平台方面。以产业发展基金为平台,设立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府积极筹措经费,除用于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外,还需要加强引导型资金投入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孵化器;引进风险投资,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渠道。
政策和服务平台方面。出台生物质能源生产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与补贴实施方案;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中心,免费为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法律、财务、劳动、知识产权等多方面服务;结合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开辟生物质能源市场交易和信息交流条件,为建立市场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打好基础。
重点生物质能产业示范工程建设
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立足目前的产业基础,根据总体目标要求,以现有成熟技术为主,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产业化生物燃气、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和农村集中供气工程为主导,每种类型重点建设起2—3家标准规模的示范型企业。
核心生物质原料基地建设
以甘蔗、木薯、麻风树等主要能源作物为主,每种类分别建设千亩以上连片示范性生物质能源原料核心基地2—3片,基地建设要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新能源作物,如甜高粱、油棕、辣木、甘薯、油菜等的开发利用,建立小面积示范基地。
到2014年,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平台基本建成,一批示范型企业和核心原料基地建成;生物质能源使用率占全部能源的10%以上,生物质能源产业总产值占全市生物产业总产值由当时的20%左右提高到30%。届时非粮燃料乙醇年产量30万吨,生物柴油20万吨,生物煤40万吨;产业化沼气和集中供气10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4亿千瓦时;生物质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左右,培育年产值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3—5家以上和与之配套的骨干企业,农民收入通过原料基地收入20亿元,产业安排就业5万人以上,生物质能源成为生物产业的主导和支柱。
(三)远期规划任务及目标(2015—2020)
从2015年基地基础平台完成建设到2020年这段时间,因为已经具备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平台、重点生物质能产业示范工程和核心生物质原料基地的支撑,生物质能源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除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产业化沼气、生物媒等主要产品之外,还应积极开发生物有机化工的上、下游深度加工产品,形成比较完善的生物质产品和市场体系。这个阶段的重点发展目标放在品牌建设、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上。期望在几十年时间内,彻底缓解本市能源紧张的问题,并大大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从根本上保证南宁“绿城”高水平的“绿”的特征;以新能源为载体,推动新兴产业,建设新型经济,特别是实现农村充分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支撑农村发展。
品牌建设
选择实力强、后劲足的龙头企业,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条件,树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形象品牌,进一步做大作强南宁生物质能源产业核心。在液体、固体和气体生物质燃料,生物质发电,生物质原料等领域,各类别至少树立1—2个知名品牌。
产业链建设
从产品使用配套的角度和资源充分利用的角度延伸生物质能源产业链条,形成典型的循环经济生物质能源产业园区。全面建设热电联产和生物质燃料乙醇/固体燃料联产(CHPE/CHPP),生物肥—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化沼气联产,生物制气—生物炼制等产业链。
到2015年,在隆安华侨管理区、武鸣伊岭工业集中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明阳工业园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各分别建成1—2条完整产业链。
产业集聚区建设
以主要生物质能源产业园区(群)为依托,以重点产业及其延伸产业链条为服务对象,建设基础支撑平台,完善服务体系,配套上下游产品生产条件,创造相关重要产品的生产环境,打造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带,形成面向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泛珠三角和东盟经济圈的生物质能源生产、供应、使用、技术服务、信息交流综合中心。
到2020年,一批示范性龙头企业形成,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和产业网络形成;若干生物质能源产业园区和产业高度集聚区建成,生物原料基地规模基本满足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需要;具有南方特色和优势的能源科研技术合作与交流平台基本建立,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大大加强;生物质能源市场交易和信息交流平台基本建成;生物质能源使用比例占到30%以上,主要生物质能源资源开发率达到40%以上;以南宁为核心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总产值占全市生物产业总产值提高到38%,年生产非粮燃料乙醇60万吨,生物柴油80万吨,生物煤100万吨,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集中供气20亿立方米,生物质发电10亿千瓦时;生物质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左右,培育年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家以上和与之配套的骨干企业,农民收入通过原料基地收入100亿元,产业安排就业30万人以上,生物质能源产业成为广西和南宁市的主导和支柱产业。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液体生物质燃料
1.非粮生物燃料乙醇
包括木薯乙醇、糖蜜乙醇、甘蔗乙醇、其他淀粉乙醇和三代燃料乙醇。其中潜力最大的是木薯乙醇,本地资源潜力可达到年产60万吨,吸引周边地区木薯原料预计可再发展30—50万吨,进口原料还可发展30—50万吨,总规模可达到约120万吨。现有乙醇厂年生产能力合计约30万吨,将这些工厂规模扩大,年产能可达约60万吨,另可新建工厂产能约60万吨。扩产工厂以本地原料为主,在现有基础上通过更新设备、增加生产线等途径实施扩产;新建工厂以外部输入原料为主,需要靠近铁路线和港口,主要分布在武鸣县、隆安县、横县、江南区等。到2020年本地扩产潜力实现50%,新建产能潜力实现50%,即可建成年产6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
值得重视的是甘蔗生产燃料乙醇。学习巴西技术和经验,发展糖能兼用型甘蔗,建立乙醇—食糖联产的试点企业具有长远意义。到2014年,争取建立乙醇—食糖联产试点企业1—2家。
除非粮型能源作物生产燃料乙醇外,利用木质纤维素做原料生产的所谓“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也应该是南宁积极发展的方向。当前这类技术尚不太成熟,南宁市应加快研究和试验(尤其是中试),到2014年建立1—2条年产万吨的试验生产线。
表1 生物质燃料乙醇发展计划(万吨)
燃料乙醇
类别
|
木薯等
非粮类
|
甘蔗类
(含糖蜜)
|
木质纤维素类
|
合计
|
2014
|
15
|
4
|
1
|
20
|
2020
|
45
|
10
|
5
|
60
|
根据国家生物能源政策和总体布局、原料来源、规模效益和环境容量,规模化生物燃料乙醇企业,单厂年产量应在5万—20万吨之间,主推规模为年产10万吨,主要依靠外来原料的工厂规模可允许适当扩大。
2.生物柴油
主要包括麻风树生物柴油、废弃油脂生物柴油和其他油脂生物柴油。近期应积极建设麻风树原料基地,中长期应适当发展油棕原料基地。由于生物柴油原料多以木本为主,建设周期长,所以发展策略应早起步、缓发展。
此外,新一代生物柴油即由木质纤维类原料裂解炼制的生物柴油,和用微藻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尽管目前尚未达到产业化推广的程度,但业界普遍认为中近期内将成为生物柴油的主流产业,在南宁未来发展中也应作为重要发展内容,包括引进技术研发单位和建立相应的中试示范基地。
表2 生物柴油发展计划(万吨)
生物柴油类别
|
废油脂
|
麻风树
油棕类
|
裂解油
|
海藻油
|
合计
|
2014
|
3
|
10
|
6
|
1
|
20
|
2020
|
5
|
40
|
20
|
15
|
80
|
3.产业化沼气
包括畜禽养殖场沼气、乙醇废水等工业有机废水沼气、城市有机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沼气(如垃圾填埋气)。其中潜力最大的是禽养殖场沼气和高浓度有机废水沼气,二者可开发量可达20多亿立方米。产业化沼气不同于农户小沼气池,运行稳定、产气量大,可周年生产,中等以上规模的产业沼气系统日产沼气可达数万方。由于沼气量大,可采用规模化净化系统。经净化提纯,产业沼气的品质与天然气接近,可达到管道燃气和汽车燃气使用标准。产业沼气还具备压缩、液化等后续产业接口条件,可支持汽车运输用和民用。
我国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已有多年实践,但限于技术和政策、市场等因素,存在发酵周期长、运行不稳定和建造、管理成本高昂等问题而未能广泛发展。以回收能量和污水处理双重目标为宗旨的新型现代沼气工程,走的是工业化和综合利用道路,建设产业化沼气工程,提高系统收益,可以大大增强技术体系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由于广西和南宁市天然气资源紧缺,产业化沼气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重点积极发展。产业化沼气产业的区域分布必须考虑与原料产地和使用地点的结合,生产厂要根据畜牧养殖厂和乙醇厂的分布以及产业沼气的输送使用地而定。重点分布在养殖业、酒精、淀粉等产业集中的市郊(区)县,优先发展市场条件便利的工厂和企业。
4.生物制气
包括催化裂解气、小型沼气和生物制氢。广西具有年均气温高和技术服务好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催化裂解气和集中供气系统,可以在能源利用、废弃物销纳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收到良好效果。南宁市农村2008年沼气入户率已超过40%。争取到2020年全市农村气化率达到60%以上。
表3 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发展计划(亿方)
生物制气类别
|
产业化沼气
|
催化裂解气
|
户用型沼气
|
合计
|
2014
|
6
|
3
|
1
|
10
|
2020
|
8
|
10
|
2
|
20
|
氢气在现代工业和清洁能源领域使用广泛,生物制氢具有环保、节约、投资少等优势。使用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可制取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等。国际上许多大城市利用城区有机垃圾制取气体,用于燃烧或者其他工业用途。现在南宁市示范推广的利用木薯秸秆制取燃气项目,特别适合农村集中供气,应大力发展。
(三)固体生物质燃料
5.生物煤(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
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资源、生物质能源林、可燃烧垃圾等。其中仅粮食作物秸秆和林业下脚料可达150万吨,相当于85.7万吨标煤,可折原煤120万吨;利用木薯秆、桑枝和甘蔗的茎、叶等为原料可生产生物煤约200万吨;利用薪柴资源和生物质能源林可生产生物煤约80万吨;可燃烧有机垃圾理论上还可生产超过100万吨的生物煤。因为部分生物煤可替代化石煤炭用以工业生产,因而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4 生物煤发展计划(万吨)
生物煤
类 别
|
木薯秆、桑枝、
甘蔗叶等
|
作物秸秆和
林业下脚料
|
薪柴资源
和能源林
|
其他
|
合计
|
2014
|
20
|
10
|
10
|
0
|
40
|
2020
|
50
|
30
|
10
|
10
|
100
|
生物煤发展总潜力超过400万吨。该产业在欧洲发达国家已属成熟技术和成熟产业,应尽快大力推进。因为生物质资源性质松散,为避免运输费用过高,加工企业应集中在原料产地附近。城市可燃烧生物质垃圾制造生物煤产业则应分布在市区边缘地带。除大型热电和固体生物质颗粒联产企业以外,生物质生物煤工厂应以中小型为主,单厂规模在年产1—5万吨为宜。
6.机制碳
机制碳是生物煤的深加工产品,基本做法是将生物质资源压缩成型后碳化。主要用于冬季取暖、烧烤和某些工业用途。南宁生物质资源丰富,根据市场需求可结合生物煤产业适度发展,到2020年年产可达万吨。
(四)生物质发电
南宁本地的资源可支持生物质年发电30亿千瓦时以上。南宁市生物质发电以固体生物质直燃和直接气化发电为主,以沼气和生物制气发电为补充,计划到2014年装机5万千瓦,年发电4亿千瓦时;到2020年装机12.5万千瓦,年发电10亿千瓦时。
7.生物质(直燃)发电及联产项目
利用秸秆、甘蔗稍、甘蔗叶、桑枝和速生桉等林木下脚料做原料,进行直接燃烧发电,尤其是与热能(CHP)、生物质燃料乙醇(CHPE)或固体生物质颗粒(CHPP)联产,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8.生物质气体发电及联产项目
此外,在适当条件下,可建设生物质气化和沼气发电项目。一般情况下,沼气和其他生物制气直接使用的市场效益好于发电后再投入市场的效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发电能收到较好的综合效益。例如在气体用量不大而电力需求旺盛的区域,或者在相对偏远的农产品加工厂,完全可以把工业沼气和大规模生物制气用于发电,供应本厂(地)电力需求。
(五)原料和延伸产品
9.能源作物种植基地
首要的是开展能源作物基地建设。应大规模发展的能源作物有木薯、糖能兼用蔗、麻风树、油棕。与甘蔗相似的能源作物还有甜高粱,实验证明甜高粱将极大的补充和改善甘蔗加工产业。第二代生物质能源技术预计在2015年前后可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届时需要大量木质纤维类原料,还应发展如芒草、竹、速生林木等能源植物。为满足生物能源产业需要,在南宁市、周边地区和东盟原料基地大力发展能源作物生产,各主要能源作物发展面积如下:
表5 能源作物发展计划(万亩,包括辐射原料基地)
能源作物类别
|
木薯
|
麻风树
|
油棕
|
糖能
兼用蔗
|
甜高粱
|
木质纤维类
|
其他
|
2014
|
150
|
50
|
10
|
5
|
5
|
1
|
10
|
2020
|
300
|
150
|
30
|
50
|
30
|
100*
|
50
|
*并不完全需要新开土地,可从原能源作物土地中置换一部分。
10.延伸产业
除生物质能源主产品外,还可适当发展新能源产品和延伸产品,这类产品多数具有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特点,如生物医药类乙醇、食用类乙醇、变性淀粉、蔗渣纸浆、1.3丙二醇、丁二醇、L—乳酸、酵母、氨基酸、凝胶多糖、海藻糖等。此外,还有相关产业,主要有新能源燃烧装备和新能源汽车。
生物质能源的相关产业主要有乙醇燃料汽车和氢能发动机等。当前关系最密切未来也非常重要的是乙醇燃料汽车。由于乙醇的能量密度和燃烧特性与普通汽油之间有较大差别,因而在燃烧发动机的结构上需要有些改进。燃料乙醇可以提高辛烷值,更好地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的作用。当汽油中加入10%以内的燃料乙醇时,对汽车动力没有明显改变;超过20%之后,发动机必须经过改装,否则不能正常行驶。
乙醇燃料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专用乙醇的汽车;二是灵活燃料车(FFVs),即可使用含任意比例(从1%到100%)的乙醇汽油。这两类汽车都代表着汽车工业未来的方向,从当前的形势看,由于燃料处于汽油—乙醇的转型期,灵活燃料车更适合当前发展。
我国乙醇燃料汽车工业尚未起步,发展灵活燃料车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广西,可利用现有汽车业基础,加上引入国外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我国的灵活燃料车。南宁基地应启动灵活燃料车发展计划。
其他装备如生物制气发电机、锅炉、固体生物质燃料锅炉,生物质原料收集、压缩、运输机械等。
五、产业布局
(一)产业布局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充分考虑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基础条件。主要利用本地原料的生产企业,工厂选址应靠近原料产地;依靠外来原料或者产品主要外运的生产企业,工厂应依托水陆交通线。为免于恶性竞争,使用本地原料的同质企业工厂在地域上应适度分散,在有效原料半径内一般不重复规划工厂。
环境安全原则。工厂布局一般应在人口聚居区的下风向和下游地区;有废固、废液或废弃排放的产业还应充分考虑环境容量。
地区差异化原则。一方面要考虑现有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另一方面要考虑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规划,既要避免发展模式雷同,还要突出地区产业特色。
产业集聚原则。为形成集聚效应,依靠外部市场的同类企业在地域上应适度集中;在同一个产业链上,具有互补效应的工厂应适度集中;为充分配合与补充,基础平台、服务平台和配套设施应适度集中。
(二)总体区域布局
根据以上布局原则,在市内产业基础、科技基础、人才基础和配套条件良好,有主导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相关企业密集的地区规划核心区;在市内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良好,有主导产业链和龙头企业的地区规划扩展区;在市区以外东盟、华南、西南、泛珠角等区域内,具备发展类似或延伸产业的地区规划辐射区。
核心区规划在隆安华侨管理区,分布区规划在武鸣县伊岭工业集中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和南宁明阳工业园区等条件具备的地区;扩展区主要以马山苏博工业集中区、上林县象山工业园区、宾阳县黎塘工业集中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等为依托。产业集中区形成一个伞柄状,扩展区形成一个伞面状,二者结合构成一把生物质能源产业大伞,向四面八方辐射,辐射区范围南到钦州、北海和防城港,东到桂东和粤西,北到桂中、贵北和贵州省,西到桂西、云南和东南亚。
主要加工产业分布在工业区、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大型企业主要在具有较大环境容量的开发区或工业区内或单独选址;固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示范企业分布在工业区和开发区,中小型企业则散落在各城镇以及乡村原料基地或者用户集中地。
原料产地分布在农业生产区。其中淀粉和糖类原料,木薯、甘蔗等建设地区以北部隆安、武鸣、上林、马山、宾阳等5县为主;油类原料,麻疯树、油棕等以横县和良庆、邕宁、江南、西乡塘等区为主。
(三)产业集中区
产业集中区包括从北到南的隆安华侨管理区、武鸣县伊岭工业集中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自治区级)和南宁明阳工业园区(自治区级)等构成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带。
产业集中区包括核心区和分布区。该区位于南宁市最主要的纵向产业带上,比邻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县级开发区,产业、经济、研发和人才基础比较雄厚;该区位于南宁最核心的生物产业带上;该区位于南宁市科技和人才最密集的地带,有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科学院、中国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多家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该区还有多年从事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
核心区及分布区功能定位:
研发平台、创新平台、人才基地、专业孵化器、信息平台、综合服务平台、龙头示范企业群,生物质能源产业集聚区。
建设要点:
1.高标准基础设施。尽快对目前的园区进行重新规划拓展,加强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按高科技工业园的标准以及IS014000环境质量认证标准,到2010年底,完成总体规划范围内主要新建区的土地平整,水、电、路、气、通讯、光纤、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基础设施配套;到2014年底,完成全部园区的高标准基础设施配套,为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基础。
2.高水平科技平台。争取用5—10年建设国家级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开发中心1个;自治区级生物质能源工程类研究开发机构2—3个。
3.技术转化中心。建设中试基地2—3个,高科技孵化器2—3个。其中到2014年,建成自治区级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中试基地1个,高科技孵化器1个。
4.多功能服务平台。2014年,初步建成投融资、法律、财务、劳动、知识产权等服务平台,2015年,全面完善综合服务平台。
5.商贸和信息中心。面向西南经济区、泛珠三角、泛北部湾地区和东盟地区,打造生物质能源产品供销中心,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信息库和信息网络。到2020年,建成中国生物质能源商贸和信息中心。
6.龙头企业与示范产业链。到2014年,重点扶植生物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制气、生物煤龙头企业各1—2个;到2015年,建设热电和生物质燃料乙醇/固体燃料联产(CHPE/CHPP),生物肥—生物质燃料乙醇—产业化沼气联产,生物制气—生物炼制等示范产业链各1个。到2014年,燃料乙醇产量20万吨,生物柴油20万吨,固体生物燃料30万吨;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4亿方。到2020年,燃料乙醇产量40万吨,生物柴油40万吨,固体生物燃料50万吨;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10亿方;生物质发电4亿千瓦时。
7.人才培训基地。依托研究机构和中试、孵化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全方位人才培训基地。到2013年,建成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2015年,建成生物质能源产业管理和研发人才培训中心。
(四)扩展区
扩展区主要包括上林县象山工业园区、马山县苏博工业集中区、宾阳县黎塘工业集中区、南宁六景工业园区(自治区级)等及其周边地域连片组成的区域。
该区位于南宁市最主要的农林业生产带上,生物质资源丰富;该区是南宁市最主要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该区的六景工业园区水陆交通均极便利,位于南宁城市下游地区,土地资源丰富,适合布局大规模生物质能源产业;该区的多数工业区都接近广大农村地区,适合布局面向农村能源的中小型生物质能源产业。
扩展区功能定位:
核心原料基地、生物质能源企业集聚地、农村生物质能源生产基地、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基地。
建设要点:
1.能源作物基地。主要分布在武鸣、隆安、上林、马山、西乡塘、良庆、邕宁、横县等县区,木薯主要布局在市北区县;麻疯树主要布局在市南区县;在同一地域,木薯布局在旱地和边际性土地上,麻风树布局在河谷地带。2015年建设一批主要能源作物核心示范基地,包括糖能兼用甘蔗1万亩,优质高产木薯60万亩,麻风树1万亩,油棕1万亩,甜高粱1万亩;2020年这些能源作物示范基地分别达到糖能兼用甘蔗10万亩,优质高产木薯100万亩,麻风树10万亩,油棕5万亩,甜高粱10万亩。
2.大中型生物质能源企业群。主要分布在南宁六景工业园区、南宁明阳工业园区、良庆区、邕宁区等。2015年建设年产5万吨以上生物柴油企业1—2个,年产5万吨固体生物燃料企业1—2家,年产2000万方以上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企业1—2家,年发电4亿千瓦时的生物质电厂1座。2020年建设年产5万吨以上生物柴油企业3—5个;年产5万吨以上固体生物燃料企业3—5家,年产2000万方以上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企业4—6家,年发电4亿千瓦时的生物质电厂2座。
3.中小型农村生物质能源企业群。主要分布在隆安、武鸣、马山、上林、宾阳、横县、西乡塘、邕宁、良庆等县区年产5000—10000吨的固体生物质燃料厂家,年产量30—100万方的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厂家,平均每乡镇至少发展一个。
4.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建设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创建生物质循环经济模式3—5种。到2015年,扩展区生物柴油年产20万吨,固体生物燃料30万吨,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6亿方。到2020年扩展区燃料乙醇年产量20万吨,生物柴油40万吨,固体生物燃料50万吨;产业化沼气和生物制气10亿方,生物质发电6亿千瓦时。
(五)辐射带动区
包括崇左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东到桂东和粤西;北到桂中、桂北和贵州省;西到桂西、云南和越南,乃至泛北部湾和东盟国家。根据建设南宁国家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的需要,通过合作或者商业途径在这些地区布局原料基地,开拓市场,发展相关的生物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成国家最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基地。
六、规划重点项目
(一)研究与开发平台建设
1.建设国家生物质能(南宁)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依托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充分整合资源,大力引进领军人才,加大前期投入,稳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争取用5—8年建设国家级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开发中心1个。重点开展第二代、第三代生物质能源关键技术创新、生物质能源产业工程技术创新、综合平台建设和高端人才培养。
挑选现有基础好的研究机构,通过大力扶植,用3—5年时间培育提升2—3个自治区级生物质能源工程类重点研究开发机构。重点面向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重大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产业链建设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重大技术支撑和人才培训服务。
2.建设国家生物质能产业基地(南宁)技术转化中心
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重要生物质能产业中试基地2—3个。到2010年,建成自治区级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中试基地1个,到2015年再建成1—2个。
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建设高新技术孵化器2—3个。其中到2015年至少建成2个。
(二)生物质能源作物育种与栽培
1.长期实施能源作物选育、栽培和生物质资源利用研究专项
能源作物选育和栽培专项重点围绕木薯、甘蔗、麻疯树、油棕等当前主要能源作物,兼顾潜在能源作物如甜高粱、芒草、辣木、油藻等,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等进行良种选育研究,并针对主要良种开展高产、高效和可持续的种植技术体系研究;生物质资源利用专项针对农林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废渣废液等其他生物质资源,研究原料收集、储存运输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这两类科研项目要长期支持。
2.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苗基地
根据生物质能源发展需要,市财政设置引导基金,各级财政设立奖励基金,并通过争取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苗基地建设资金支持,以市场化运作在武鸣、隆安、宾阳、横县等县建设1—2个2000亩以上能源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及种苗基地,每个基地要设立1—2名专职技术推广和服务人员,努力实现2014年生物质能源原料全部良种化。
3.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种植示范基地
在武鸣、隆安、宾阳、横县、马山、上林等县布局5000亩以上连片能源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种植园,每县布局主推能源作物示范园1—2片。示范园在良种、农机、农资和技术服务上要有扶植和倾斜政策,每个示范园设立1—2名兼职技术推广和服务人员。
(三)生物质液体燃料
1.燃料乙醇产业项目
2008—2014年,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布局,并综合考虑原料和环境容量,规划在产业集中区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30万吨,其中,隆安华侨管理区15万吨,武鸣县15万吨。
2015—2020年,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布局,并综合考虑原料和环境容量,规划在产业集中区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60万吨,其中,隆安华侨管理区20万吨,武鸣县20万吨,南宁明阳工业园区10万吨,其他区域10万吨。
根据规划,在2012年之前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条件建设,面向全国实施招商开发。
2.生物柴油项目
2008—2014年在产业集中区发展生物柴油20万吨,其中武鸣县5万吨,隆安华侨管理区5万吨,其他区域10万吨。
2015—2020年,产业集中区发展生物柴油30万吨,其中武鸣县10万吨,隆安华侨管理区10万吨,其他区域10万吨;扩展区发展生物柴油30万吨,其中在南宁六景工业园区10万吨,良庆及江南区10万吨,其他区域10万吨;辐射区20万吨。
根据规划,在2012年之前全面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条件建设,面向全国实施招商开发。
(四)生物质固体、气体燃料生产与发电项目
1.产业化沼气与热电和生物质燃料联产(CHPE)综合工程
利用乙醇生产等产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生产沼气。在乙醇生产集中地建设乙醇废水综合沼气工程,高效回收沼气能源、乙醇废水无害化及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是:木薯乙醇废水经过前处理进入甲烷发酵罐中进行处理;甲烷发酵罐中的出水(沼液)进入沼液稳定塘和生态好氧塘进行后处理以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和景观用水标准;从甲烷发酵罐产生的沼气经过高效除硫装置后进入沼气储存加压柜,恒压送入沼气管网以及沼气发电机组发电;沼渣和乙醇废渣发酵生产有机肥。
沼气发电的余热有三个用途:第一,可用来对两项厌氧发酵进行加热,保持中温发酵的温度条件;第二,可用于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中的烘干工序;第三,可用于燃料乙醇的蒸馏工序。
利用城市有机废物直接发酵或者垃圾填埋也可规模化生产沼气。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可结合以上工艺建设产业链条。
沼气还可纯化压缩罐装,卖给用户替代天然气、液化汽,也可用于压缩气燃料车使用。
2015年建成以木薯酒精生产为核心和依托,利用木薯秆燃烧发电和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废液生产产业沼气的循环型示范产业体系1—2个,2020年将60%以上产能10万吨的木薯酒精厂建成多产品联产循环型生物质能源产业体系。
2.秸秆气化和中小型沼气综合工程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在南宁市各县区建设若干个中小型沼气综合工程,为农村提供清洁能源。技术路线是秸秆气化的余热用于沼气池加温;气化产生的气体直接用于燃烧或者分离后使用;收集焦油并分离提炼;必要时产生的气体可直接燃烧用于沼气池加温;气化产生的碳粒用于生产机制碳。
利用禽畜粪便、农作物秸秆、荒草、树叶等为原料的沼气生产与集中供气是成熟技术,与秸秆气化项目相配合,可全面实现农村用能清洁化。
到2010年,建设2—3个日产500m3—1000m3燃气的气化和沼气集中供气示范系统。到2015年,实现每村镇平均拥有一个集中供气工程;2020年集中供气工程覆盖全市80%以上的农村和小城镇。
3.生物煤示范工程
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生物质压缩固化成型的燃料,用途和热值接近于煤,因而也称生物煤。2010年,建成以木薯秆、甘蔗叶、桑枝、桉树枝叶等为原料的10万吨级生物煤示范工程;2015年,在生物质材料较丰富的武鸣、马山、上林、隆安等县建成利用秸秆、木材废料、农林木草叶等为原料生产50万吨复合成型燃料。
4.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工程
生物质发电工程与其他需要热能的工程结合,可通过保温加热、烘干、蒸馏等工序充分利用废热,综合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利用广西和南宁丰富的生物质原料,2015年前在武鸣、隆安、马山、横县、良庆或江南等条件具备的地方建设1—2个年发电4—5亿kwh的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
5.新燃料汽车运输工程
发展生物气体出租车和公共汽车项目。研究和实践表明,城市使用生物质气体燃料,具有经济、环保等多重效益。利用产业化沼气、工业化生物燃气工程提供的压缩气体原料,将全市城区内60%的出租车和公共汽车改造成使用生物气体燃料车。
2012年前开始实行,2015年30%城区出租车和公共汽车使用生物气体燃料,2020年完成60%的改造目标。
(五)东盟生物质能源合作项目
1.与越南、老挝合作建设原料基地
越南、老挝是生产生物质原料的理想地区,且与广西邻近,交通便利。鼓励农垦系统和规模较大的生物质燃料企业积极与近邻的越南、老挝合作建设能源作物基地。政府给予引导资金支持和技术推广支持。目标是到2015年建设木薯、甘蔗和麻疯树等原料基地100万亩;2020年建设200万亩。
2.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建设生物质燃料及原料项目
印度尼西亚、柬辅寨、缅甸、泰国等国家同样具有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于发展能源作物,但相对距离较远,与这些地区适于发展全面合作生物质能源产业伙伴关系,既在这些国家发展能源作物种植,也与当地共同建设生物质能源加工项目。目标是到2015年前建设木薯、甘蔗和麻疯树等原料基地100万亩,生物质液体能源30万吨;2020年建设能源作物300万亩,生物质液体能源燃料100万吨。
(六)生物质能源延伸产业
1.建设30万吨变性淀粉生产基地
在武鸣、南宁明阳工业园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等区域布局3—4个变性淀粉项目,总量超过30万吨。包括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国家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广西武鸣县佳华淀粉厂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广西武鸣安宁淀粉有限公司10万吨变性淀粉项目等。
2.建设系列衍生生物质产品示范基地
2万吨/年1,3—丙二醇示范基地。地利用广西丰富的蔗糖资源建设年产2万吨1,3—丙二醇产业化项目。
6万吨/年氨基酸生产基地。利用广西丰富的废糖蜜资源,建设年产6万吨的谷基酸项目。
1万吨/年L—乳酸示范基地。利用木薯为原料建设年产1万吨L—乳酸产业化项目。
1万吨/年海藻糖生产项目、3000吨/年凝胶多糖示范项目等。
3.生物质能源燃料使用装备项目
年产5万辆灵活燃料车项目。结合柳州汽车工业基地,发展生物质燃料汽车,重点是灵活燃料车(FFVs)。2015年实现投产,2020年达到年产5万辆生产能力。
年产1000台的生物质燃烧锅炉项目。结合燃煤锅炉企业,到2015年建成年产1千台(套)生物质燃料锅炉的生产能力,包括大型锅炉和中小型锅炉。
年产5万套的生物质燃烧炉具项目。
七、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
(一)保障措施
1.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
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和保障本规划的落实和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成立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生物质能源建设办公室。该办公室由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管理办公室直接管理,作为其专业职能部门,负责生物能源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职能,工作人员由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兼职人员主要由南宁市和自治区发改、科技、土地、能源、交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设立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生物质能源作物产业化基地建设办公室。由南宁市发改、科技、国土、农业、林业等部门领导或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制定全区及南宁市木薯、甘蔗等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建设方案及其组织实施与协调工作,研究分析基地建设情况和推进措施等。该办公室受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2.完善和落实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制定生物质能源新产品生产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为支持生物产业的发展,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市人民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在继续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同时,根据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需要,对这些政策措施进一步的完善、细化、充实,为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生物质能源产业不仅包括能源生产环节,还包括原料生产和能源使用,政府将在生物质资源生产、收集、管理、加工和生物质能源的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出台导向性和强制性的规定,保证生物质资源被有效合理利用和按照标准化工艺和技术生产,以及生物质能源产品在市场上的稳定销售与使用。
对于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要出台系列鼓励政策。例如落实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厂家的补贴;对积极使用生物煤的企业落实新能源补贴;对全额使用沼气和生物制气的家庭给予新购置炉具补贴;对全部可再生能源给予减税政策等。
加大力度贯彻落实已制定政策。落实国家基地优惠政策,优先考虑基地内企业申报国家高技术专项、国家科技专项、攻关项目、产业化项目等;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基地内的企业或项目;制定基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资源开发和品牌发展促进政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生物企业分配和激励制度;继续实行基地土地使用、房屋租赁、工商、税务注册登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如入驻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项目或企业,工商、税务注册登记实行“零收费”,税收实行南宁高新区的优惠政策等;支持入驻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企业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其进出口货物可以免费进入公共型综合保税仓库;政府通过地价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税收地方留成或财政奖励,给予企业政策优惠等。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监督指导下,统一协调承办土地、环保、建设、规划、安监、质检、工商管理、治安等行政执法监管事务,为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3、落实非粮型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的建设工作
原料是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根本。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种质资源,筛选和创新木薯、甘蔗等优良新品种,在武鸣、隆安、宾阳、横县等地建设木薯、甘蔗等良种繁育和优良新品种高产、高效、节本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通过开展定向能源用林草品种遴选,在武鸣、上林、隆安等地建设遴选品种种植示范基地,示范推动遴选品种的扩大种植,保证原料供应的长期稳定,在木薯基地建设上除采用大规模农场(如农垦系统)种植推广之外,还要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管理理念,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市场导向,建立“科研+基地+企业+农户”良种繁殖、种植、推广模式,在南宁市、崇左市等地区布局建设数十个10万亩以上良种木薯和甘蔗等能源作物种植基地,以保证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原料需求。
在确保本市原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向周边地区推广品种和技术,尤其要加大力度开拓东盟原料生产,重点在越南和老挝建设若干能源作物推广中心。
4.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撑体系
构建公共及专业化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六大平台体系建设,为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提供科技支撑和公共及专业化服务。
(1)研发创新平台体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研究平台基础上,依据各自优势和特色,组建若干个行业性的木薯、甘蔗燃料乙醇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区域性的木薯、甘蔗燃料乙醇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并努力建成国家生物质能源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中心;研发一批以木薯、甘蔗为原料的与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关键共性重大技术及产品,实施一批研发成果产业化,完成以木薯、甘蔗等非粮型燃料乙醇产业化基地构建,推动非粮型生物质能源产业壮大发展。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依托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构建多学科交叉、开放运行的研发创新平台,实施生物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用于产学研的联合攻关。进一步完善和发挥南宁市生物产业孵化园和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的作用,提高其开发环境、操作技术和工艺水平、检测分离能力,工艺咨询能力、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广西生物能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稳步实施市场化发展战略,降低风险。
(2)产学研结合服务平台
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的产学研结合服务平台;逐步优化财政科技资金在应用研究领域的配置方式,组织和实施来自企业和政府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充分发挥产学研各方的优势,形成长期,稳定、高效、务实的合作联盟;积极创造条件,把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效列入国有企业法人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以产业或行业龙头企业为骨干,推进产学研联盟,实施跨系统、跨区域、跨行业的集成创新工程;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高校、研究机构在产学研联盟中的技术、人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前沿领域战略决策支撑作用。
(3)专业化服务支撑平台
设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法律援助、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等专业化产业发展中介机构,在科技成果评估、交易、仲裁、代理、认证、公证,以及专利保护、信息的沟通与交流等方面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对于经批准入驻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中介组织可以享受与高新区内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4)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博览会长期落户南宁、加快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一轴两翼”及“两廊一圈”区域合作、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等机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有利条件,发挥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产业聚集及招商引资的平台作用,进一步促进南宁生物产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的分工与合作,积极组织参与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或国际合作项目;建立外商投资区和保税区,引进跨国企业直接在基地办厂或使基地企业成为其分支机构,广开渠道,吸引国际、国内的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广泛参与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5)信息服务平台
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积极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简化办事程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宏观经济信息、行业发展动态,不断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发展基地公共信息网络,推动企业和科研机构信息联盟的形成;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拓展电子商务的领域及范围,为交流技术和市场信息、协调市场行为提供快速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
(6)人才资源开发平台
高度重视产业人才资源开发,不断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人才引进集聚、人才配置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机制、人才培养重点项目推进机制、人才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投入多元化保障机制以及人才服务方式等等。重点培养生物技术原始性创新、工程化开发、高级经营管理、产业技工等各类高技能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生物产业提供优质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资源,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参与生物产业人才培养,推进产业人才集群开发、项目化开发;拓展人才吸引渠道,加快南宁市生物工程人才小高地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地服务。
5.发展循环经济,抓好生物产业的节能减排
(1)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搞好生物产业节能减排,加大生物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推广力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生物产业园区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物产业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扎扎实实做好生物产业园区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尤其对于重点企业,狠抓节能减排工作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努力做到高增长、低消耗、少排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相关规定,坚持结合优势资源,实施“集约招商”、“绿色招商”和“可持续招商”,努力提升生物产业项目的规模和档次。
(2)做好各项环评工作
通过抓好各项环评工作,从前期工作开始抓好生物产业的节能减排。对于各项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努力做好相应的规划环评工作。目前广西自治区正在着手开展广西发展非粮原料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南宁市也已开始着手准备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及专项规划的环评工作,对于各项专项规划,也将早准备、早动手做环评工作;对于生物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项目,从前期工作开始抓好环评。对于一些重大的生物质能源类项目如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坚持环评一票否决制,严格项目的环评程序;重点做好木薯基地、麻风树基地等的环评工作,从项目规划和环评开始就要突出做好污染的预防,尤其是对于一些生物质能源作物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生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排放等,从环评阶段开始就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包括园区和园区内单个生物产业项目,坚决不予批准进入基地建设。
(3)完善促进生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研究制定广西及南宁生物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尤其是广西及南宁市的重点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修订调整,对生物产业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定财政清洁生产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对生物产业清洁生产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支持节能减排的生物项目,向国家申请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专项资金等资金;落实好国家已有的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资源消耗小、循环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的生物产业绿色产品、清洁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等征收尽可能低的税费。
6.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投融资保障体系
(1)加大政府投入
设立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基地内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前期工作、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及配套等建设,对开发投资核心区或产业园区、产业示范区内基础设施和项目给予配套支持和补贴,给予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和一定资助。
(2)建立风险担保机制及风险投资平台
根据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共同推动我国生物产业融资工作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07〕1258号)精神,建立以国家开发银行、自治区和南宁市财政共同注资的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投资担保专项资金及其管理公司,作为国家开发行广西分行对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贷款担保平台。根据风险投资政策要求,建立以国家开发银行、自治区和南宁市财政资金、企业入股资金注入组建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为生物产业基地建设、运作提供风险投资平台,为基地内企业或项目提供风险贷款或投资。
(3)优先扶持基地专业园区管理公司及基地内公司上市融资
鼓励园区管理公司(园区法人)及入园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扶持这些企业在境内外股市上市融资,为专业园区建设和基地内企业发展筹集资金。
(4)鼓励外商或民营企业在基地规划内成片开发或合作开发
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管理办公室可以在基地内建立划片开发小区,然后将划片承包给外商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开发。采取灵活的开发方式,充分利用外部资金搞好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合作开发。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管理办公室与开发商签订合作开发合同,遵循“我出地,你出资,统一规划,利益共享”的原则,按照总体规划要求,由外商或民营企业投资基地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运营后,按合作开发合同规定的利润分配比例进行利益分配。
(5)鼓励国内外企业通过多种投资方式参与基地建设
鼓励国内外企业通过多种投资方式参与基地建设,尤其是BT方式。在“BT”方式下,政府与投资方签订BT投资合同,投资方组建BT项目公司,投资方在建设期间行使业主职能,对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并承担建设期间的风险。项目竣工后,按BT合同,投资方将完工验收合格的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按约定总价(或计量总价加上合理回报)按比例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政府在BT投资全过程中行使监管职能,保证BT投资项目的顺利融资、建设、移交。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运营和维护这项基础设施,并通过收取设施使用费或服务费,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协议期满后,项目公司须将这项基础设施的所有权无偿移交政府。通过这种投资方式,搞好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建设利用外部资金的水平。
(6)探索其他的筹融资方式
包括采用产权置换方式,如用冠名权、公共场所广告经营权等产权换取建设维护资金;接受社会捐赠或赞助等。在政府宏观政策导向下,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和外资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投资,形成多渠道投入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快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
7.做大专业园区,加速产业聚集
坚持走专业化园区促进产业集聚的路子,在现有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或规划工业区的基础上,充分借助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各项优惠政策,促进生产要素向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聚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培育战略投资者,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调配套的产业集群,充分发挥生物产业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努力做大非粮生物质能源开发,生物质材料精深加工利用。尽快制定各专业园区的规划并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园区生产、孵化,物流、生活等功能区建设;理顺管理体制,调整园区管理权属,强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8.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
重视品牌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依托特色资源,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品牌,争取市场主导地位。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培育和发展生物产业自身的名牌产品支撑体系。发挥媒体专栏、网络、会议会展等传播渠道的作用,扩大宣传力度,创新品牌推广形式,突出广西生物资源优势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新闻媒体,鼓励社会围绕生物产业建言献策,提高南宁生物产业的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形成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滚动发展的局面。坚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加快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内外重点行业整合步伐,推动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一批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生物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制、联合、兼并、出售、合资、独资、租赁等多种形式,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联合重组,鼓励非生物企业对生物企业的战略投资,解决生物产业“散、小、弱”的问题。充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的优势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技术改造,使其迅速膨胀、做大做强,打造生物产业的“航母”和经济增长的引擎,带动、辐射一大批配套、协作、互补的中小型企业,形成龙头型产业群体,提高基地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二)实施步骤
1.迅速组建领导和操作体系
(1)完善和充实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生物质能源专家顾问组;
(2)设立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管理办公室,下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管理办公室。
(3)在生物能源产业核心区规划建设生物能源产业总部基地,由生物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开发和管理;筹措生物产业专项科技开发基金和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由市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执行和管理。
2.出台相关政策框架
(1)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总部基地建设和管理办法。
(2)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科研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3)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基础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办法。
(4)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政策。
(5)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投资管理办法。
(6)出台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企业/基地)管理办法。
(7)出台固体、液体、气体和生物质发电等各种生物质能源生产的激励、减免税和补贴政策。
(8)出台固体、液体、气体和生物质发电等各种生物质能源使用的激励、减免税和补贴政策。
(9)出台生物质能源主要研究单位建设、管理及重要科技成果、重要推广成果奖励办法。
(10)出台生物质能源产业孵化器建设和技术孵化管理办法。
3.从科技和人才入手开展工作
(1)建设生物质能源科技平台,同时积极引进现有成熟科技成果,积极推动项目在产业规划区落地。
(2)实施生物质能源研究、产业开发和管理人才引进计划。对于高层次人才,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指导思想,广泛引进;对于中高层次人才,择优重点引进。
(3)有步骤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国家教育、科技部门的专项支持,结合研究生培养、人才交流、专项培训、职业培训、挂职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
4.示范项目和平台建设两手抓
(1)首先实现点上突破。一方面邀请国内著名企业来投资建设,一方面优化和提升本地龙头企业,分门别类的建设各种类型生物质能源产业示范项目,并针对其需求建设原材料生产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基地)中设置科技和产业推广机制。
(2)同时抓紧全面跟进。主要是加快适合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基础建设和平台(尤其是投资平台)建设,为示范企业的复制和扩张做好充分准备。
5.以市场开拓带动产业规模化
(1)注意培育内部市场。通过强制性措施(比如要明确规定燃油中生物燃料乙醇的混参比例)和鼓励性措施(比如燃煤中生物媒的使用比例;燃气中生物燃气的使用比例;用电中生物质发电的使用比例达到一定额度可享有优惠和奖励政策),拓宽内部市场,保证产业的基本命脉稳定。
(2)加快拓展外部市场。通过共建、战略合作等模式,积极开拓泛珠三角、西南地区和东盟地区的市场,保证产品销售市场及原料来源的稳定。
6.以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链拓展
(1)在工业园区或开发区加强每一个产业从原料供应到生产过程再到产品使用所有环节的全方位建设,保证所需要的每一个产品和服务都有坚强的支撑力量。在同一个园区中,要布局核心产业的支撑要素;在整个产业发展区域中,要总体布局重要产业所需关键支撑要素。
(2)要将生物质能源产品及其衍生产品进行组装整合,各产业在资源上共享、产品上互补,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内部链条,形成循环型生物质能源产业网络。
7、以品牌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1)抓重点、树品牌,强化名牌效应,帮助龙头产业升级
(2)重过程、定标准,规范全部行业,提高产业基地品质。
8.利用信息网络打造南宁生物质能源商贸和信息中心
(1)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信息管理系统。一是建设基地门户网站,为管理部门、企业、银行及社会提供基地介绍、电子政务、政策信息、招商项目、重点企业等信息服务;二是建设基地项目资源信息库,管理基地项目信息、企业信息和经济运行信息等;三是建设生物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政策、办事、交流、产业信息等服务。
(2)建设生物质能源产品网络化追溯体系。通过网络用户可以查看产品全部身份信息和实时生产、加工、保存和运输状态。
(3)建设生物质能源产品生产咨询和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工厂建设和工艺改造等全方位服务。
(4)建设生物质能源产品网络交易中心和生物质能源产业信息交流中心。
|